学校服务面向、办学精神、形象口号、 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校风、作风、教风、学风、 校训规范表述及释义
一、服务面向
根植水利、立足湖北、对接产业、服务社会
释义:
根植水利:我校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以“长江”命名的学校。服务水利是我校的办学传统,水利特色是我校的“根脉”和办学特色之一。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水润德、用水育人,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立足湖北:我校是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办在湖北、建在武汉,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是我校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对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提升对湖北发展的贡献度,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力量。
对接产业:“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我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最显著的办学特征。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社会:要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我校师资队伍、专业课程、设施设备、平台资质、公益力量等优势,为“一带一路”、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服务。坚持育训并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工艺改良。
二、办学精神
艰苦奋斗、忠诚质朴、担当进取、甘于奉献
释义:
艰苦奋斗:自建校以来,学校经历创办建校、停办复校、校址辗转、体制变更、层次变化,历代长江工院人接薪传火、脉脉相承,接续奋斗,始终秉承“以人才报国、保大江安澜”的初心,立足自身、依靠自己,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奠定了学校永续发展的基础,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这是我们的底色。
忠诚质朴:在各个办学历史时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教职工始终怀着对水利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校不离不弃,爱校如家,与学校同心同德、甘苦与共。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的淳朴、务实、低调、不虚华、不浮夸、不张扬的作风,已经成为长江工院人身上深深的烙印和鲜明的符号。这是我们的气质。
担当进取:学校发展历经曲折,但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实现了从无到有变大建强。在学校全面推进第三次创业发展、实施“十年间、三步走、上台阶”发展战略,建设在湖北有贡献、行业有地位、社会有声誉的有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新征程中,需要全校教职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作为,不断进取。这是我们的使命。
甘于奉献: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广大教职工默默无闻、不计得失,坚守岗位、倾情奉献。疫情期间,教职工闻令而动,用五天时间建成武汉市汉阳区最大的“康复驿站”,克服疫情影响,完成第十四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长江杯”技能大赛筹备工作,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我们的情怀。
三、形象口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所来自万里长江的大学!
释义:
我校因水而生,为长江而建,为水利事业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学校的使命。“一所来自万里长江的大学!”这句话通俗、凝炼、形象,阐明了我校与长江深厚的历史渊源,凸显了我校厚重的历史底蕴,彰显了我校发源于长江、建设在长江、服务于长江的初心,揭示了我校的历史起源、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和发展愿景,蕴含着我校要在服务水利行业、服务治江事业、服务湖北发展中实现学校第三次创业梦想,寓意学校走上了发展坦途,事业蒸蒸日上,面临光明前景。
四、发展战略
十年间、三步走、上台阶
第一步(2020-2022年):实现特色发展,建成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湖北省“双高计划”院校,办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水利行业高职院校、全省高职院校前50%。
第二步(2023-2024年):到建校65周年时,实现赶超发展,建成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双高计划”院校,达到国家级“双高计划”院校申报条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进入水利行业、湖北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第三步(2025-2029年):到建校70周年时,实现跨越发展,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入全国职业高等教育先进行列,各项办学指标、质量标志成果处于全省前列、行业一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
五、发展目标
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骨干、多专业大类协调发展,建设在省内有贡献、在行业有地位、在社会有声誉的有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六、校风
团结、文明、诚信、清廉
释义:
团结:要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十年间、三步走、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凝聚起助推学校第三次创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建设在湖北有贡献、在行业有地位、在社会有声誉的有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文明:要营造文明风尚,深化文明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五特”校园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校,使文明新风在校园吹拂、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诚信:要将正确的诚信认知、自觉的诚信养成、积极的诚信实践结合起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守时守信、履约践诺、言而有信、诚实守信。
清廉:学校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建设“清廉学校”,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以清正廉洁的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家风建设,做到廉以修身、廉洁从政、廉洁从教。
七、作风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迈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
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坚定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功成有我不在我的担当
八、教风
传道授业、日精日进
释义:
传道授业: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二者不可分割,既要潜心教书,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又要静心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师的良好行为和高尚风格即是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以德立身、自持自律、为人师表,做合格的“工匠之师”。
日精日进:来源于“日新日进”。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二程集》有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者。”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潭水。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深入钻研,掌握扎实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技能,每天学习,日日进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九、学风
尚能精技、匠人匠心
释义:
尚能精技: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同学们要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认真学习知识,刻苦锤炼技术技能,努力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
匠人匠心: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同学们要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做到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知行合一、精益求精,努力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十、校训
修德、勤学、笃行、创新
释义:
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意为修养德行、锤炼品德,彰显师生爱国爱校、立德做人。
勤学:宋朝汪洙有诗:“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寄托了对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和学有所获、学业有成的期待。
笃行: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师生知行合一、务实重行、严谨治学、孜孜不倦。
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以全方位的创新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