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以《疫线逆行:抗疫精神中的守望相助与使命必达》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神丰碑”系列专题讲座第四讲在汉水楼510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叶进芬主讲,2025级各专业100余名学生代表现场聆听,共同探寻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讲座伊始,叶进芬以“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为切入点,结合新冠疫情期间的珍贵影像资料与真实案例,带领学生回顾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在“抗疫斗争中的中国力量”篇章,她详细拆解了抗疫斗争中的“三维合力”——科研工作者与医护人员的“进攻力量”、基层党组织与政府的“防御力量”、志愿者与全国人民的“后勤力量”,通过钟南山院士逆行武汉、李兰娟院士带队攻关、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等震撼事例,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内核。
进入“白衣执甲的英雄群像”环节,叶进芬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热泪盈眶的抗疫故事:快递小哥汪勇除夕夜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90后护士单霞为穿防护服剪去及腰长发,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跑赢时间救病人”,还有那些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医护工作者……这些平凡人的“逆行”瞬间,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重量,也引发了大家对“英雄”与“责任”的思考。
在“抗疫精神的时代践行”篇章,叶进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抗疫精神。她提出,传承并非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要融入日常。在课堂上专注求知、实验室里严谨探索,是对“尊重科学”的践行;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协作、同学有难时伸出援手,是对“举国同心”的呼应;面对困难不退缩、承担责任不推诿,是对“舍生忘死”的传承。
此次讲座不仅让学生们系统学习了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更将精神传承与青年使命紧密结合,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生动的实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