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关于展示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的通知》,学校报送的诊改案例《围绕“四点”发力“全实真常”诊改 促进“五个转变”》入编《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集》。

本次诊改典型案例评选汇编工作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教育部职成司有关工作要求开展的,共征集到全国28个省份的576份诊改案例,经过专家组分组分维度推荐,共选出142份职教诊改典型案例,最终遴选了58份诊改案例入编《诊改典型案例集》。
自2016年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学校践行“共创、共治、共享”理念,按照“55821”的基本架构,围绕“四点”发力,一是找准“起始点”,打造“衔接呼应”的目标链,树目标“全”,打造“可评可测”的标准链,立标准“全”,夯实“全诊改”的基础;二是聚焦“关键点”,围绕计划执行,分阶段推进,落“实”工作,紧盯过程控制,线上线下结合,查“实”问题,关注目标达成,螺旋式上升,改“实”过程,保障“实诊改”的运行;三是强化“动力点”,建立“内驱”机制,完善“真”诊改制度体系,打造“五特”文化,营造“真”诊改浓厚氛围,激发“真诊改”的活力;四是筑牢“支撑点”,搭建平台,满足“常”诊改需求,提质增效,突显“常”诊改特色,形成“常诊改”的保障。通过全面推行“全、实、真、常”诊改,构建了目标体系完整、标准体系清晰、运行机制健全、管理手段先进、质量文化鲜明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了学校由管理向治理,师生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诊改由零散向系统、由主观向客观和由一时向日常的“五个转变”。
学校将继续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擎,围绕推进类型特色改革,以诊改思维促思想解放,以诊改制度促活力激发,以诊改方式促质量提升,助力学校第三次创业发展新征程。(审稿人:黄世涛)